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可能温和抬升
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应了货币政策取向、通胀走势、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房地产市场等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要点速览
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推动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可能温和抬升
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硅谷银行破产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可控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有诸多有利条件
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总量适度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取向,报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和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优惠利率资金。继续实施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政策,推动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落地生效。
谈宏观经济: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有诸多有利条件
在宏观经济展望方面,报告指出,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有诸多有利条件。
具体而言,一是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恢复,消费场景改善,消费倾向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内需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重要支撑作用,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走稳对全部投资的下拉影响也会趋弱。三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仍具备结构性优势。四是已出台政策措施持续显现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环境。
“总体看,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持续整体好转,其中二季度在低基数影响下增速可能明显回升,为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指出。
谈物价: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对于物价运行,报告认为,未来几个月受高基数等影响,CPI将低位窄幅波动。今年5-7月CPI还将阶段性保持低位,主要受去年同期CPI涨幅基本在2.5%左右的高基数影响。但要看到,随着基数降低,特别是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经济内生动力也在增强,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可能温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
报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谈利率:合理把握宏观利率水平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报告认为,作为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信号,利率与劳动力工资、土地地租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带动下,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央行最新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
展望下阶段,人民银行称,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宏观利率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为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营造有利条件。
谈硅谷银行事件:总结反思经验教训
报告指出,我国金融机构对硅谷银行风险敞口小,硅谷银行破产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可控。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比超过90%的银行业总体稳定,绝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处于安全边界内,银行业总资产中占比约七成的24家大型银行一直保持评级优良。
同时,报告指出,对硅谷银行事件的经验教训也要总结反思,包括货币政策应避免大放大收;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应重视;处置金融风险要迅速且强力;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应关注。
展望下一步,报告提出,金融管理部门将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制建设,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二是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早期纠正和市场化风险处置平台作用。三是不断充实金融风险处置资源,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机制,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彭扬 欧阳剑环
共有 0 条评论